首 页 | 区域论坛 | 长沙 | 株洲 | 湘潭 | 衡阳 | 岳阳 | 益阳 | 常德 | 邵阳 | 娄底 | 永州 | 郴州 | 怀化 | 湘西 | 张家界 | News20 
湖南县域经济网
北大智慧城市研修班
湖南省县域经济研究会
高级别出国考察(高访团)
民营企业500强总裁班
 
 
水利专家呼吁:亟待出台水域占补平衡制度
发布时间: 2011/4/15 0:21:45 被阅览数: 1103 次 来源: 湖南日报
文字 〖 自动滚屏(右键暂停)

  一些“老长沙”可能都记得,东塘、左家塘、侯家塘以前都是很大的池塘。每逢暴雨,这些为数众多的池塘,成了城市“蓄洪区”。如今,东塘、左家塘、侯家塘却只是城市的一个个地名。塘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栋栋高楼大厦。每逢暴雨,城区就容易因排水不畅导致内渍。

  这种现象的背后,是随着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大量内湖、河道等水域被蚕食被侵占,不仅严重影响到水域的防洪、排涝、蓄水、航运、生态等综合功能的正常发挥,还破坏了水环境、水生态、水文化,严重影响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甚至危及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水面逐年减少,水的出路何在?湖南省洞庭湖水利工程管理局建议,推行水域占补平衡制度,可从根本上扭转水域被无序占用的局面。

  13年减少611平方公里水域

  日前,记者沿资江采访时,在益阳市资阳区新桥河乡五房洲村堤段看到,至少有10多处违章建筑侵占水面。据益阳市水利局反映,仅益阳市区资江河段就有涉河违章建筑60多处,侵占行洪断面14.6万平方米。

  在安化县,记者发现非法占用水域现象触目惊心:在酉洲工业园,有近2公里长的公路扩改工程已向河道填渣1至2米,以增宽路基;在县城资江支流辰溪河不到200米距离的河道上,直接建起两座商业广场,下面柱子林立,给泄洪带来极大障碍。

  值得重视的是,公路、铁路、桥梁、码头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侵占水域现象比较普遍。例如,建路施工时,双牌县内的双牌水库被当作“弃渣场”,5万多立方米渣土倒入水库;怀化市鹤城区黄花坪大桥竣工后,一直没有清除围堰及施工便道,占用了太平溪约一半的行洪断面。

  洲滩开发利用、河道裁弯取直也占用了不少水域。

  据湖南省洞庭湖水利工程管理局统计,1996年全省水域面积为14148平方公里,到2009年减少到13537平方公里,13年减少611平方公里水域,年均减少47平方公里水域。

  非法占用水域有三大原因

  记者调查分析,造成大量水域被无序占用的主要原因有三:

  原因之一,水域保护意识淡薄。包括一些地方领导干部在内的不少人认为,“牺牲”一些水域是小事。在土地资源管理日益严格的今天,当遇到经济发展与土地资源供需矛盾时,人们往往把目光投向水域,将河道等水域作为任意侵占的“自留地”。

  原因之二,水域保护手段缺乏。现行的水法律法规控制涉河项目侵占水域的作用不突出:只规定了涉河项目要履行审批手续,没有规定哪些项目可以批,哪些项目不可以批。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涉河项目急剧增多,出现了“涉河项目需许可、许可项目需论证、论证问题可补救、补救以后都可行”的局面,必然导致水域占用越来越多。河道管理活动的主体及参与者的权利义务关系也不明确。由于水质、水量、水环境、水功能以及河道、航道、水污染、河岸建设分属各执法部门,难以形成执法合力。

  原因之三,水域违法成本低廉。与现行严格的土地资源管理制度相比,国家和我省都没有出台明确的水域占用补偿措施,违法占用水域受处罚力度太小,远低于土地开发成本。如对于违法占用河道行为,《湖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办法》第二十九条规定:“应当罚款处罚的,罚款额度在10000元以下”。这在土地资源日益紧张的今天,即使按最高额度予以处罚,当事人的不当得利也远大于违法成本。再如该实施办法第三十一条规定:对违法单位的有关责任人员“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机关给予行政处分”,导致违法直接当事人往往能轻易逃脱法律责任。因此,当遇到经济发展与土地资源供需矛盾时,决策者或投资者往往把目光投向水域。

  呼唤水域占补平衡制度

  水域既是公共资源,又是公共环境,不仅具有防洪、排涝、蓄水、供水、灌溉等功能,还具有生态功能、文化功能、景观功能等。水利专家认为,要像保护土地一样保护水域,像保护城市街道一样保护河道。

  针对水域保护和管理,今年中央1号文件提出3项措施,包括:建立健全水土保持、建设项目占用水利设施和水域等补偿制度;确立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从严核定水域纳污容量,严格控制入河湖排污总量;加强河湖管理,严禁建设项目非法侵占河湖水域。

  湖南省洞庭湖水利工程管理局局长文柏海呼吁,湖南作为全国水利改革试点省,有必要以推行水域占补平衡制度为突破口,早日出台建设项目占用水域管理办法,结束占用水域有审批无控制的历史,扭转水域无序占用的被动局面。

  据悉,水域占补平衡制度是一项管理制度创新。浙江省于2005年颁布实施《浙江省建设项目占用水域管理办法》,以建设项目占用水域实行分类管理,占补平衡为主要内容,采取“谁占用、谁补偿”、“占用多少、补偿多少”的办法,全面推行水域占补平衡制度,侵占水域现象大为减少。

  水利专家认为,水域占补平衡制度主要是借鉴耕地占补平衡制度而来的,是一种救济措施,其目的是通过经济手段减少对水域的占用,实现水域的可持续利用。如果推行水域占补平衡制度,今后建设项目占用水域时,需兴建替代工程或采取功能补救措施,投资成本会增加,业主对占用水域将进行经济效益分析,并主动调整设计以少占或不占水域,必将促进我省水域保护、管理工作迈上新台阶。

 


上两条同类新闻:
  • 湘江流域取水须申请许可证 管理条例草案征求意见
  • 明天起湖南专项整治报刊记者站

  • 高层培训

    乡村振兴战略高端研讨会
    艺术品鉴赏与投资班

    热点文章

     
    keywords:湖南 经济 县域经济 公开课 湖南经济论坛 湖南县域经济论坛 中部崛起 企业管理咨询 湘商 企业内训 湖南县域经济 企业管理培训 长沙县域经济 株洲县域经济 湘潭县域经济 衡阳县域经济 岳阳县域经济 益阳县域经济 常德县域经济 邵阳县域经济 娄底县域经济 永州县域经济 郴州县域经济 怀化期货市场 湘西县域经济 张家界经济 北大私募股权培训 北大PE EDP 总裁班 清华总裁班 对外汉语 湖南区域经济 北大私募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