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区域论坛 | 长沙 | 株洲 | 湘潭 | 衡阳 | 岳阳 | 益阳 | 常德 | 邵阳 | 娄底 | 永州 | 郴州 | 怀化 | 湘西 | 张家界 | News20 
湖南县域经济网
北大智慧城市研修班
湖南省县域经济研究会
高级别出国考察(高访团)
民营企业500强总裁班
 
 
株洲建市60年来农民生活发生巨变
发布时间: 2011/6/27 17:05:36 被阅览数: 1976 次 来源: 湖南省县域经济网
文字 〖 自动滚屏(右键暂停)

       翻开历史画卷,60年前,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批准设立株洲市。60年栉风沐雨,弹指一挥间,株洲农民从“穿新衣、过新年”到“想穿就穿”,从“吃不饱”到“吃健康”,从“土坯房”到“小洋楼”,从“两条腿”到 “四个轮”……一个又一个精彩的变化,演绎了株洲农民的幸福生活“三级跳”。
   吃:从“吃不饱”到“吃得好”再到“吃健康”  
        “我出生在解放前,是伴随着新中国一起成长起来的人。我印象最深的是小时候家里吃饭, 一天三顿主食都是红薯,还不一定吃得饱,白米饭要赶上逢年过节才能吃一次,吃肉吃鱼那只是一种奢望。改革开放后,吃不饱的问题慢慢得到解决。如今,不愁吃,还讲究营养搭配。”株洲县淦田镇青山村村民曾竹生谈起现在的生活,扬溢着一脸的幸福。
       水是生命之源。吃塘泥水、用塘泥水,曾经在广大农村十分普遍。为解决广大农民饮水不安全问题,政府将其作为“民生实事”矢志不渝、一抓到底,六年内投入1.46亿元,解决了48万农民的饮水大事。
      “民以食为天”。广大农民的生活水平如芝麻开花节节高,“食”的数量在得到保障的同时,“食”的质量在不断提升,饭是“优质米”,菜是“无公害”,水是“洁净水”,荤素兼备,还搭配着酒水饮料、水果糕点,农民的餐桌琳琅满目、丰富多彩。
     【数字解读】建市初期,株洲市农民每人每年平均只有50多公斤口粮,大多数农民靠红薯、野菜充饥。随着“土地承包”、“取消农业税”、“新农村建设”等一系列惠农政策的实施,农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201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658元,全市粮食总产185万吨、人均480公斤,出栏生猪441万头、人均超过1头,出栏家禽1926万羽、人均达到5羽、水产品7.4万吨、人均19公斤。
      穿:从“多季一衣”到“一季多衣”再到“时尚品牌” 
       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花甲老人无不对此记忆犹新。醴陵市均楚镇封洞村村民邹香田年近六旬,聊起穿衣这个话题,他打开了话闸。“以前只有两种情况才可能穿新衣服,一是过年,二是结婚。衣服也不分什么季节,天冷就多穿一件,但还是冻得手脚起脓包,夏天少穿一件或者不穿,一般都是哥哥、姐姐穿小了的衣服再给弟弟、妹妹穿。如今,衣服鞋帽根据季节来穿,年轻人还要穿‘牌子货’,戴首饰,用手机。” 
      从蔽体御寒到时尚美观,从衣服鞋帽到金银首饰,“穿”的内容在不断丰富,“穿”的品位在不断提升,农村新婚三大件已由“手表、单车、缝纫机”,跨过“彩电、冰箱、洗衣机”直奔“钻戒、新房、小汽车”,广大农民的生活进入了“锦衣玉食”新时代。
  【数字解读】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许多农民的消费观念正在悄然发生变化,名牌衣饰、电冰箱、摩托车、手机、电脑等一大批高档消费品纷纷进入寻常百姓家。2010年,全市农村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33.3亿元,农民人均衣服鞋帽消费301元,每百户拥有移动电话177部,金银首饰价值人均超过400元。
   住:从“土坯茅屋”到“砖混瓦房”再到“小洋楼”
      世界有个欧洲,湖南有个攸州,因为环境优美,攸县被《人民日报》推介为“村庄变身大花园”。攸县新市镇新联村水泥路四通八达,户户有沼气池,一栋栋的小洋楼掩映在青山绿水间,成了名符其实的“大花园”里的“小花园”。易福元年近七旬,在村上任职四十余年,见证了该村的变化。易书记告诉我们:“小时候家里穷,一家几口人挤在几间土坯房里,每逢下雨,就要拿盆子、桶子接屋上漏下来的雨水。后来有点钱盖了一栋砖瓦房,如今又盖起了一栋小洋楼,村里盖起小洋楼的农户达到80%以上。”
     “50年代茅草屋,又住人来又喂猪;70年代土坯房,冬天暧和夏天凉;90年代住‘砖混’,楼上楼下有几层;如今住进小洋楼,日子过得乐悠悠。”这个顺口溜形象地反映农民居住条件的改变历程。“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株洲农民已实现了这个千年梦想。
     【数字解读】2010年,我市已有618个村完成了高标准村庄整建规划,累计建设农村安居房6000栋,户用沼气池9万个,95%以上的农民住进两层楼以上的楼房内,农民人均住房面积由建市之初的10平方米增加到现在的55平方米。
  行:从“两条腿”到“两个轮”再到“四个轮”
     在中南蔬菜大市场看到株洲县淦田镇青山村村民汪迪强,岁月已经在这个年近四旬的中年男人脸上刻下了一些痕迹,聊起“走路”这个话题,他深有感慨。“不要说我们的父辈,我小时候到醴陵贺家桥去赶集,来回30多公里完全靠两条腿走路,脚都走肿了,上中学家里给我买了一辆新单车,后来我做生意赚了钱又买了一台摩托车,现在我准备‘鸟枪换炮’买台小汽车,做生意也方便一些。”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以前作为身份和地位象征的小汽车,如今进入了很多农民的家庭。醴陵市南桥镇是全国有名的鞭炮烟花生产地,村里有12家鞭炮烟花、印刷、造纸企业,100多家商业店铺,全村拥有家庭用小汽车30多辆。
     【数字解读】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广大农村的出行条件和广大农民的交通工具明显改善。2010年,全市通水泥路的行政村达到95%,通公交车的行政村达到98%,平均每百户农户拥有摩托车86台,拥有小汽车6辆。
娱:从“侃大山”到“听广播”再到“看电视”
      炎帝陵被誉为“神州第一陵”,紧邻炎帝陵的三河镇星光村在炎帝的庇佑下,发展日新月异,成为全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村,村活动中心设有阅报栏、宣传窗、农家书屋。该村支部书记邹秋南告诉我们:“小时候,我们没有什么文化娱乐活动,大人们在一起就是‘侃大山’,讲得最多的就是红军怎么打鬼子,小孩子在一起就是抓‘特务’;后来村上有户人家搞了一台收音机,大家觉得好新奇,这个‘玩意’怎么能发出声音来?后来,村民们又买了电视机,如今户户都有彩电。现在不仅仅是看电视,村上还成立了腰鼓队,办了农家书屋,村民们的生活丰富多彩。” 
    玩泥巴、折纸飞机、踢毽子、到村部看电影……对于这些场景,40岁以上的农民无不记忆犹新。茶陵县马江镇塘富村村民陈珍珠说:“现在看的是彩电,有几十个台,想看什么就看什么。农闲的时候到城里逛逛,有时还到外地去旅游,韶山都去了几次了,大家的日子过得挺滋润的。”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随着经济的发展,广大农民更加注重精神生活,积极开展“五好家庭”、“和谐家庭”和“美德在农家”等创建活动,广大农村和谐稳定,农村社会连续二十二年无群体性涉农恶性案件。
    【数字解读】广大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条件明显改善,2010年,全市农村拥有腰鼓队、龙灯队等群众性文体组织1200多个,农家书屋、阅览室、远教点1800多个,每百户农户拥有彩电110台、电冰箱70台、洗衣机65台,农民人均服务性消费支出达到193元。

 


上两条同类新闻:
  • 湘阴县采取措施全力抗旱保耕
  • 常德市一季度农业农村经济运行情况

  • 高层培训

    乡村振兴战略高端研讨会
    艺术品鉴赏与投资班

    热点文章

     
    keywords:湖南 经济 县域经济 公开课 湖南经济论坛 湖南县域经济论坛 中部崛起 企业管理咨询 湘商 企业内训 湖南县域经济 企业管理培训 长沙县域经济 株洲县域经济 湘潭县域经济 衡阳县域经济 岳阳县域经济 益阳县域经济 常德县域经济 邵阳县域经济 娄底县域经济 永州县域经济 郴州县域经济 怀化期货市场 湘西县域经济 张家界经济 北大私募股权培训 北大PE EDP 总裁班 清华总裁班 对外汉语 湖南区域经济 北大私募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