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仁有着一部因水而生、因水而兴、因水而绵长的历史。绵延曲折的永乐江,蜿蜒安仁百余公里。
永乐江的下游,有一个名叫仙下(又名茶安)的水库,库容为5600万立方米,灌溉安仁、茶陵两县田地20万亩。在这里,有着不少“兴水、活水、治水”的故事,以及由此而彰显出来的水利人精神和源远流长的水文化。
几年前,全国劳模何贵平用自己勤劳的双手,“点水成金”,奏出满载“大禹传人”音符的水利人之歌。此后,何贵平式的治水人在这里层出不穷,陈湘光就是其中之一。
1999年从学校毕业参加工作至今,陈湘光一直从事水利工作,摸爬滚打了14年,默默守护着茶安水库。因为长期的基层工作实践,让他对水、对水利、对水利人有一种特别的情结。
水利系统基层单位的工作特点是:农闲时,他们要清淤、维修水利设施;农忙时,要科学调水,帮助农民解决实际问题,保证用水安全;其他时间和节假日,很少有时间休息。
今年6月11日,郴州发生了入汛以来的最强降雨过程,安仁县军山乡最大24小时降雨达243.4毫米。当天凌晨两点钟,陈湘光就赶到了所辖管的曹婆水库,开展防汛泄洪工作,由于泄洪及时得当,确保了下游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水利管理工作的实际问题,勤劳朴实,能吃苦。”这是记者采访过程中,陈湘光的同事及当地村民对他的普遍赞誉。
事实上,陈湘光也一直是勤奋好学的。通过阅读专业报刊书籍,学习水利管理业务知识,在实践中探索新方法、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本领,不断提高自身业务素质。
2010年,陈湘光了解到安仁县坪上乡50多岁的村民王禄凤,家境困难,一直没有好的致富门路。他便走进王禄凤的家,实地查看,了解当地是丘陵地区、严重干旱缺水,于是,因地制宜指导王禄凤开挖修补了三口大水塘,发展养鱼、养鸭子立体化养殖。不但王禄凤每年增加家庭收入2万多元,还解决了当地的水资源调节,确保了农业丰产丰收。
2011年,安仁被列入全国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后,他们以此为契机,迅速在全县规划3个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建设项目区。陈湘光所在的管理所承担了一莲渠、总支一、总支二3条干渠共46公里长的硬化工程,扩大水稻种植面积800余亩。而在这一年冬天,针对曹婆渠14.6公里渠道年久失修、渠道淤塞严重,下游常年干旱,老百姓叫苦连天,他与全所28名干部职工按长度平均每人硬性分配0.5公里渠道清污、维修工程任务。
“有的地段淤泥达80厘米以上。”与陈湘光一起参加当时清淤工作的同事回忆说,历时一个半月,每天工作都在10小时以上,带饭在工地上吃,他们总共移动土石方1.6万立方米,“陈湘光总是承担着工作任务最艰巨的清淤地段,并不时协助其他人完成清淤工作。”
自古以来,治国之要、为政之要、民生之要都在于治水。陈湘光说,目前,安仁县的水利建设滞后仍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大制约因素,自己能在加快推进水利改革发展进程中作出贡献,就是一件非常令人自豪的事情!(记者 吴凯风 通讯员 郭生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