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县域经济发展论坛 - 大将之首粟裕创造了解放战争的盈利模式 - Power By Team Board 标题: 大将之首粟裕创造了解放战争的盈利模式     [打印本页]
来自: 湖南省县域经济发展论坛 - 湖湘文化|艺术
链接: http://www.hncounty.com/bbs//Thread.asp?tid=181

作者: 三湘四水     时间: 2010/11/16 10:11:10     标题: 大将之首粟裕创造了解放战争的盈利模式

 

    2007年8月9日,会同县粟裕故居,工作人员正在进行紧张的维护工作,准备迎接粟裕大将一百周年诞辰。 图/赵尚渝
     

 

    1940年,曾参加南昌起义的新四军干部在皖南合影。前排左起:周子昆、袁国平、叶挺、陈毅、粟裕。
     

 

 

1940年,粟裕(右)、陈毅在苏北黄桥战役前夕。

     

 

 

1946年,粟裕指挥苏中七战七捷时。

   粟裕(1907-1984)是中国现代杰出的革命军事家、战略家。湖南会同人,侗族。
   1955年,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授予大将军衔的十人中,粟裕排名第一。在革命战争中,他的卓越战功就在全国传颂,尤其
   是华东战场上的辉煌业绩备受全军称赞。从八一南昌起义的士兵到新四军一个方面军的主官,粟裕在战争中学习战争,仗越打越大,锻炼了高超的军事指挥艺术。在后来的解放战争中,力主在苏中消灭敌人有生力量,取得苏中七战七捷,以及谋划指挥淮海战役,消灭国民党80万军队,为新中国的建立立下不可磨灭的功勋。
   献计诱歼张辉瓒部
   “万木霜天红烂漫,天兵怒气冲霄汉。雾满龙冈千嶂暗,齐声唤,前头捉了张辉瓒……”
   毛泽东这首写于1931年春天的《渔家傲·反第一次大“围剿”》广为人知,但是很少有人知道活捉张辉瓒与粟裕有着紧密的联系。
   1930年12月,蒋介石部署十万大军对中央苏区进行第一次“围剿”,鲁涤平担任前线总指挥。张辉瓒的十八师和谭道源的五十师分两路气势汹汹向根据地杀奔而来。
   毛泽东和朱德原计划先打谭道源,后打张辉瓒,两次设伏都没有得到战机。这时张辉瓒师孤军深入,弱点逐渐显露出来。年仅23岁,时任红军第六十四师师长的粟裕建议“诱敌十八师张辉瓒部至龙冈处予以歼灭”。毛泽东、朱德采纳了粟裕的建议。
   12月30日,毛泽东指挥红军对进入龙冈包围圈的敌军主力张辉瓒部发起总攻,粟裕率六十四师参加了这次战斗,俘获张辉瓒以下官兵9000人,张辉瓒被活捉。接着红军追击逃至东韶的敌军另一主力谭道源部,又歼灭其一半。第一次反“围剿”胜利结束,粟裕的军事指挥才能峥嵘初露,给毛泽东留下深刻的印象。
   独立领导游击战
   1934年7月,粟裕率红七军团组成抗日先遣队赴闽浙赣根据地。1935年1月,按照苏区中央分局的指示,组建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粟裕任师长,刘英任政委。他们率领挺进师进入浙江境内,由于电台在战斗中被打坏,与中央失去联系,开始了粟裕独立领导游击战争,创建苏维埃根据地生涯。
   浙江是蒋介石的老家,遭遇心腹之患的蒋介石将对挺进师的“清剿”行动上升为“围剿”,派出40个团7万兵力的中央军替换那些被挺进师打得七零八落的地方保安。1935年9月,卫立煌率领40个团的正规军对浙西南根据地进行疯狂“围剿”。
   挺进师在粟裕的领导下,机智灵活地与国民党军队展开游击战。面对数十倍于自己的敌人,粟裕将毛泽东提出的游击战“十六字诀”发挥到极致,并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提出“敌进我进”的战略思想。
   粟裕向战友们指出,游击战很难谈得上防御,虽然有时也主动进攻,但不能大量消灭敌人,只能采取你打你的,我打我的。敌进我进的方针,就是当敌人压过来,我们留下一小部分部队就地坚守,主力部队迅速跳出包围圈,以积极的作战行动到敌人后方去,吸引敌人,调动敌人,开辟和建立新的根据地。
   3年的游击战,粟裕领导的挺进师越打越旺,队伍由开始的500多人壮大到3000多人。至此,粟裕已经总结发展形成了一套独特的战略战术。
   “脱手斩得小楼兰”
   1937年10月,粟裕同中共中央恢复了联系,挺进师先改编为“闽浙边抗日游击总队”。1938年4月,粟裕率领“闽浙边抗日游击总队”抵达皖南岩寺,部队改编为新四军第二支队,司令员是张鼎丞,粟裕任副司令员。
   此时,全国抗日战争已经全面爆发,中共中央指示刚组建的新四军,深入敌后,创建以茅山为中心的苏南抗日根据地。4月28日,叶挺、项英在徽州岩寺的鲍家祠堂召开动员大会,组建抗日先遣队,粟裕任司令员,奔赴抗日前线。
   4月的江南,春意盎然。粟裕率领先遣支队出发了。这一年,他刚满30岁。他率部巧妙避过日军轰炸,进入苏南战场。
   抗日战争爆发以来,国民党军队在正面战场上节节败退,日军气焰嚣张。社会各界对打败日军缺乏信心,“恐日病”十分盛行。面对这种局面,粟裕认为新四军要尽快打一场胜仗来杀一杀日本侵略者的气焰,鼓舞江南群众的抗日斗志。
   这一仗怎么打?粟裕选择了位于镇江西南15公里的韦岗,这里有很好的伏击条件。两山之间,是日军来往频繁的公路运输线。粟裕率部连夜埋伏在公路一侧的山上。
   5月17日早上8时,一支日军汽车队开进伏击圈,新四军战士突然发起攻击,历经半小时激战,击毙少佐土井等10余名日军,伤数十名,击毁汽车14辆,缴获一批枪支弹药和军需物品。在日军援军到达之前,粟裕果断结束战斗,转移到安全地区。时任新四军第一支队司令员的陈毅写下“镇江城下初遭遇,脱手斩得小楼兰”的诗句。新四军军部,国民党军事委员会发电嘉奖。
   七战七捷横扫千军
   1940年7月,粟裕和陈毅率领江南新四军部队渡过长江,与江北新四军会合,投入到苏北抗日洪流中。苏北地区有两千多万人口,在抗日战争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因而成为侵华日军、国民党顽固派、新四军三种力量的必争之地。
   新四军进军苏北后,势如破竹,攻占黄桥,力量迅速壮大。蒋介石任命的江苏省主席兼苏鲁战区副总司令韩德勤素以反共专家自居,他企图趁新四军立足未稳而进行围歼。在苏北,一场新四军与国民党顽固势力之间的大战已经不可避免。此时,韩德勤有兵力3万多人,新四军只有5000人,怎样以少胜多,成为取胜的关键。在首战对象的选择上,粟裕选择了韩德勤的精锐之师独立六旅。这是韩德勤装备最好,战斗力最强的部队,旅长翁达是中将军衔。粟裕认为首先消灭独立六旅,将给韩德勤其他部队以震撼。粟裕以四分之三的兵力作为突击力量,仅以四分之一的兵力坚守黄桥。
   10月3日,黄桥决战战斗打响,战斗异常猛烈。有一次,居然有部分顽军打进了黄桥东门,粟裕亲自打冲锋。而此时作战计划中的首歼之敌独立六旅还没有出现。面对紧迫的情况,粟裕的决心并不改变。他懂得善于坚持正确的决心,不为各种突发的危急的意外情况所转移,往往是取胜的关键。
   当顽军伤亡惨重,而黄桥依旧难以攻下之时,翁达率独立六旅摆出一字长蛇阵向黄桥扑来。粟裕下令用黄鼠狼吃蛇的办法一段一段切开来打。经过3个小时的战斗,独立六旅大部被歼,旅长翁达自杀身亡。新四军继续对顽军发起攻击,战斗于6日结束。遭到重创的韩德勤从此退出苏北舞台。
   1946年7月起,粟裕指挥华中野战军主力3万余人,与12万美械装备的国民党军作战,七战七捷,创造了解放战争的赢利模式。中央军委将苏中作战经验通报全军,要求各区“仿照办理”。


作者: 三湘四水     时间: 2010/11/16 10:11:55     标题: 粟裕大将

[大事记]
   ★1918年,由家乡的私塾转入县城的“洋学堂”上学,开始接受新思想。
   ★1924年3月,进入常德二师附小学习。1925年春,考上常德湖南省立第二师范。不久,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常德二师的进步校长被害,粟裕等进步学生被秘密转移到武昌。他被党组织安排到叶挺的24师教导大队,任班长。
   ★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6年8月1日,他参加了著名的南昌起义。后随朱德、陈毅转战闽赣粤湘边,开始了戎马生涯。
   ★1928年1月,参加湖南起义后到了井冈山。
   淮海战役战役成为他一生巅峰之作
     

 

    1948年11月16日,中央军委决定成立淮海前线总前委。这是总前委成员在一起,左起:粟裕、邓小平、刘伯承、陈毅、谭震林。
     

 

 

1948年,淮海战役前夕,粟裕在干部大会上进行战斗动员。

     

 

 

1949年9月,粟裕乘火车赴北京参加政协第一次全体会议。

   谈粟裕,必然要谈到淮海战役;谈淮海战役,必然要谈到淮海战役的成因,而没有粟裕一而再再而三的推动,就没有淮海战役;没有粟裕出神入化的指挥,就没有淮海战役的完胜。
   1949年的1月10日,历时65天的淮海战役收官全胜,我军以60万人对国民党军80万人,歼敌55.5万人,这是一场战争史上以少胜多的奇战。
   粟裕百年诞辰之际,潇湘晨报记者从淮海战役的亲历者与研究者那里了解到,在淮海战役前粟裕向毛泽东及中央军委三次“斗胆直陈”发动战略进攻、改变中原战局建议的内幕。
   中央没打算发动淮海战役
   1948年初,毛泽东和中央军委并没有发动淮海战役——在江北打大歼灭战的打算。
   在当时的中原战场上,刘(伯承)、邓(小平)中原野战军,陈(赓)、谢(富治)的豫西兵团,与陈(毅)、粟(裕)的华东野战军西兵团摆开了成品字型的战略格局。
   而国民党军在中原也布下了强大阵势,集结了25个整编师(军),57个旅(师),敌我双方呈反复拉锯的僵持状态。
   中央军委原副主席张震时任华东野战军第二纵队副司令员(后任华东野战军副参谋长),他说:“当时国民党军3个兵团集中,以一个为核心,双方交战的话,我军一个晚上啃不完对方,还没等到第二天,敌军增援就来了……”
   显然,这样的仗不太好打,毛泽东和中央军委认为,此时中原不宜打大的歼灭战。中共中央决定,由华东野战军主力组建东南野战军,执行南进战略任务,陈毅任东南野战军司令员兼政委,粟裕任副司令员兼副政委,同时兼东南野战军第一兵团司令员兼政委。
   毛泽东与陈毅商定,先由粟裕率第一兵团3个纵队于1948年夏季或秋季渡江南进,执行宽大机动作战任务,随后,由另外3个纵队组成第3兵团于次年二三月间渡江作战。毛泽东、陈毅与中央军委的意图,是以此迫使敌方改变中原兵力部署,以粟之兵力吸引敌20至30个旅回防江南,以扭转中原战局。这是中央对全国军事战略的一项大的调整。
   “斗胆直陈”中原战局建议
   1948年1月27日,中共中央军委电令粟裕,要他率领3个纵队渡江南进,执行宽大机动作战任务。对中原战局的一时之困境,粟裕一直在思考中。
   就在5天前,即1948年1月22日,粟裕向中央军委和刘邓发出了一封长长的电报,第一条就谈到了他对中原战局的设想,他建议“三军(刘邓、陈谢、陈粟)在今后一个时期,采取忽集忽分的作战方式”,“如能有两三次歼灭战,则(中原)形势可能变化。”
   按照电报地支代月,韵目代日的惯例,1月22日称“子养”,此即为著名的“子养电”。
   尽管已时隔近60年,时任粟裕秘书的鞠开还清楚记得当时的细节,“这个著名的‘子养电’,他在1947年12月10日晚就写好了初稿,到第二年1月22日才发给中央的。”在“子养电”中,粟裕写下了“斗胆直陈”4个字。
   5天后,中央军委仍向粟裕发出了“渡江南进”的指令。粟裕立即率部准备渡江,同时思考改变中原战局的方略。经过3天的缜密思考,他又写了一份长达2000字的电报,于1月31日上报中央军委。电报中,他设计了渡江南进时机、地点和方法的方案,同时重申了他在“子养电”中的观点与建议。
   时任粟裕秘书的刘祥顺至今被粟裕当时的大气魄所折服:“有了他这个建议,中国革命战争的进程改变了。”
   接到粟裕的第二封电报,毛泽东特意把原定于2月1日返回部队的陈毅留下来研究,结果是部队渡江南进的战略决策依然不变,但中央采纳了他关于渡江时机、地点、方法以及“忽集忽分”战略的建议。
   再三上书向中央立下军令状
   面对中央军委的来电,粟裕仍然没有停止自己的思考,而且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了自己的计划与设想。在此期间,他两次把自己的想法向陈毅汇报,陈毅甚是意外,但仍同意粟裕将建议上报中央。1948年4月18日,粟裕再次向中央军委建议:华东野战军3个纵队暂不渡江南进,而集中兵力在中原黄淮地区打几个大规模的歼灭战。
   3个月内,粟裕的3封电报,引起了毛泽东等中央领导的高度重视,毛泽东约粟裕当面相商。4月30日,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任弼时在河北阜平县城南庄听取了粟裕的详细汇报,当即研究决定,在既定战略方针不变的前提下,同意华东野战军3个纵队暂缓渡江南进,留在中原地区大量歼敌。
   “粟裕当时在中央实际上是立了军令状,因为毛主席提出在4至8个月时间内,必须歼敌五六个到十一二个正规旅。”回想当年粟裕“斗胆直陈”的结果,张效林——南京军区人民前线报原社长仍然面色凝重。
   当时,中央军委给粟裕来电指出:“以歼灭邱清泉的第五军为夏季作战中心目标。”但此时粟裕得到了一个重要情报,开封城国民党守军兵力薄弱,他立刻设计了一个“先打开封,后歼援敌”的作战方案。
   张震回忆:“当时情况很紧急,我们一方面向毛主席报告,一方面下命令,毛主席很快就回电了:“情况紧急时,你们应该独立处置,不要请示。”6月17日,华东野战军第三、第八纵队突然兵临开封城下,只用了5个昼夜就攻下了,3万国民党守军被全歼,赶来增援的国民党军队也被消灭了1万人。随后,粟裕命令部队主动撤出开封,隐蔽集结于睢杞地区,等待战机。
   此时,国民党军邱清泉兵团、区寿年兵团增援开封,邱清泉兵团贪功冒进,而区寿年兵团却在睢杞地区犹豫徘徊,两兵团一夜之间拉开了40公里距离。
   粟裕及时抓住了这一战机。华东野战军主力部队迅速切入两兵团之间,围歼战斗力较弱的区寿年兵团。激战6天后,歼灭区寿年兵团司令部、整编七十五师师部和第六旅1个团。前来增援的黄百韬兵团也遭受了歼灭性打击,此役共歼灭5万余人。两场仗打下来共歼敌近10万人,这就是历史上称作的“豫东战役”。
   此次战役是粟裕向毛泽东交上的一份圆满答卷。谈及此役,《粟裕文选》编审、军事科学院研究员张光彩感慨:“这个战役改变了中原战局的形势,也为中央军委以后下决心同国民党进行战略决战打下了基础。”
   胸有成竹气吞黄淮
   有了豫东战役垫底,毛泽东和中央军委对粟裕有了信心。1948年7月,中央军委连续发出7份电报,要求许(世友)谭(震林)兵团在10日内夺取济南。分析敌我双方情况后,粟裕认为,攻占济南的条件还不成熟,他向中央军委建议:集中华野全军执行作战任务。按照这个部署,华野各个兵团向山东集结,在攻济打援战场上,华野参战兵力达到15个纵队,兵力达32万人,超过敌方27万人的总人数。9月16日,济南战役拉开序幕。经8个日夜激战,解放军全歼济南守军10万人(其中两万人起义)。
   9月24日,济南战役已到尾声,粟裕发电请示中央,建议发动淮海战役。第二天毛泽东就回电同意了。
   原粟裕秘书、《粟裕传》编写组长朱楹介绍:淮海战役发动前的10月31日,粟裕向中央军委建议:“此战役规模很大,请陈(毅)军长、邓(小平)政委统一指挥。”(陈毅当时已经调到中原野战军工作)11月1日,毛泽东复电同意。次日,陈邓复电:“本作战我们当负责指挥,唯因通讯工具太弱,故请军委对粟、谭方面多直接指挥。”
   战争重任更多地压到了粟裕肩上。在淮海战役打响的第二天,即1948年11月7日,粟裕与张震彻夜长谈,分析全国战略态势,认为应该将淮海战役发展为南线战略决战。回忆那个夜晚,张震依然很激动:“在起草这份给中央军委电报的过程中,我深深被粟裕同志的深谋远虑所折服,他不仅想到了下一战,下两战怎么打,而且想到大军渡江后在江南的仗该怎么打,也想到了全国解放后江南的恢复问题。”次日早晨7时,两人的建议化成电波,传向中央军委,这就是著名的“齐辰电”,由此,淮海战役演变为南线战略大战役,成为日后轰动中外的大决战。
   [大事记]
   ★抗战胜利后,1945年10月粟裕任华中军区副司令员、华中野战军司令员。指挥高邮战役和陇海线徐(州)海(州)段战役,歼灭拒降日伪军2万余人。
   ★1946年7月起,粟裕指挥华中野战军主力3万余人,与12万美械装备的国民党军作战,七战七捷。中央军委将苏中作战经验通报全军,要求各区“仿照办理”。
   ★1947年1月任华东野战军副司令员,仍负责战役指挥。先后指挥了宿北、鲁南、莱芜、泰蒙、孟良崮等战役,共歼敌7个军(整编师)和1个快速纵队,内有国民党号称“王牌军”的整编第74师。
   ★1948年六七月间,粟裕指挥华东野战军8个纵队、中原野战军2个纵队进行豫东战役,歼敌9万余人,为尔后进行更大规模的歼灭战创造了有利条件。
   ★1948年9月24日,粟裕提出进行淮海战役的建议,以其杰出的军事家的战略眼光和胆识,为淮海战役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毛泽东曾说过:“淮海战役,粟裕立了第一功!”
   ★1949年5月指挥上海战役,歼敌主力8个军于上海外围,使上海免遭严重破坏。


Powered by Team Board